重视信访人利益,回应百姓诉求
时间:2020-12-07
来源:大兴安岭检察分院
录入:牛旭
审核:李艳荣
“控申部门的检察官一定要走好亲民路线,用好司法救助工作机制,为群众解决好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大兴安岭检察分院检察长候选人马凯在1-10月业务数据分析会上强调,两级检察院要立足检察职能,关注民生福祉,重视群众信访事项,严格落实“件件有回复”工作,及时回应百姓期待。分院第七检察部按照院党组关于司法救助工作部署,在年底有限的工作时间内积极开展带案下访工作,以高质高效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助力脱贫攻坚建设。
“以前在电视上听说过司法救助,没想到我也能得到咱们检察院的救助,谢谢你们”。拟被救助人孙某芳未等到丈夫案件的最终审判结果,却先等到了检察机关即将对她进行司法救助的消息。
大兴安岭检察分院第二检察部在办理一起故意伤害罪、放火罪案时,发现被害人妻子孙某芳可能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及时将救助案件线索移送至第七检察部。第七检察部立即对书面材料进行审查,联系被害人妻子孙某芳,了解其目前生活状况,初步认定符合司法救助条件。
分院检察长候选人马凯主动牵头带案下访,化“被动申请”为“主动办理”。办案人员来到距离加格达奇400余公里案发地图强镇开展走访,到当地公安局、镇政府、社区等部门,了解被害人妻子的生活、收入等情况。在走访过程中掌握到被害人被杀死在家中,且尸体被放火焚烧,导致房屋受损无法居住。其妻孙某芳案发后又意外受伤,无法行走,一直借住在漠河市朋友家中卧床养病。为进一步核实孙某芳的具体情况,办案人员又前往漠河市详细了解其生活现状、就医情况及伤势恢复情况。当得知孙某芳社会养老保险缴纳地为内蒙古自治区,办案人员又专程去了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社保局和医保局,了解其退休收入及就医后的核销情况。经过一系列的走访调查,最终决定拟对孙某芳开展司法救助工作。
“原来你们是黑龙江的检察官啊,为我们阿里河镇居民办好事来了,我们一定大力支持!”在检察工作人员的耐心解释下,阿里河镇医保局工作人员从开始的犹疑,到打消疑虑,最后积极配合调查,努力提供佐证材料,这起司法救助案件取得阶段性进展。
大兴安岭检察分院持续推进“小院也有大作为”的工作理念。针对院小、人少、案件少的实际情况,院党组更新检察理念,充分挖掘潜能,提出在落实“全面开展司法救助工作,批捕阶段、公诉阶段、申诉阶段都可以办理司法救助”的重要指示,全院上下一盘棋,积极排查司法救助线索,努力将每一起案件办到精致、极致。
申诉人刘某占是漠河市一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被害人,其案件在法院经过多个诉讼程序后,申诉人对结果仍不满意,刘某占的代理人通过12309检察服务热线反映到大兴安岭检察机关。办案人经过对申诉材料的全面审查后,发现申诉人刘某占对法院判决的理解存在误区,并因理解有误,引发了多次不必要的诉讼环节。
大兴安岭检察分院积极践行“枫桥经验”最多跑一次,考虑到申诉人刘某占居住在漠河市,到来大兴安岭检察分院至少需要10个小时的车程,分院第七部决定带案下访。办案人首先来到漠河市法院了解情况,发现申诉人刘某占对案件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未申请执行的情况后,主动来到申诉人刘某占家中开展释法说理工作。刘某占人在外地,其代理人即妻子徐某傍晚从乡下返回到漠河市家中,办案人员与其详谈至深夜,使徐某对法院判决有了新的认识。对检察院办案人员从加格达奇远赴400多公里为其解除心中疑惑,为百姓解决问题的工作态度表示感谢。同时办案人员告知其案件申请刑事附带民事执行临近逾期,提示申诉人代理人如无异议尽早向法院申请执行。
带案下访工作和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是大兴安岭检察机关提升检察工作公信力和亲和力的生动体现,是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机制。通过开展带案下访和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将检察工作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为群众送去检察温情。
供稿:第七检察部